購車談價中的十大誤區 新手買車需避免(一) | 買賣攻略 | 大紀元汽車網 auto.epochtimes.com


2024-09-29 | 星期天

購車談價中的十大誤區 新手買車需避免(一)

發表: 2015年04月12日

getty174354734_530.jpg

(Fotolia)

不少人在購車過程中,都有過討價還價的經歷,有的順利,有的則不然。在市場交易中,買賣雙方經過討價還價,最終達成一致、成交,是很正常的商業行為。汽車畢竟是大宗消費品,爭取最大利益是消費者的初衷,而對車行來說,當然也會爭取最大利潤,因此了解購車談價規律,做好充足準備,避免誤區和失誤,方可順利成交,滿意而歸。

誤區之一:詢價過早

有的消費者來到車行,僅在外觀上打量中意的車款,既沒有認真聽完銷售員的完整介紹,也沒有試駕,直接就問價,往往讓銷售員丈二摸不著頭腦,只好給出廠商建議的標準價格,這時如果直接回價,往往不能順利進入談價階段。

按慣例,通常聽完銷售員的全面介紹,了解清楚車輛的基本性能參數後,靜態觀察滿意,再經過試駕,感覺完全滿意後,即可順利進入談價階段。如果這些基本過程還沒有開始,就打破規律,直接詢價,銷售員無法準確判斷購買的真正意願,擔心消費者只是處於最初的查看、比較階段,並無強烈購買意向,或者在試探,這種情況下,銷售員往往不願進入談價階段,給出更優惠的價格。

有經驗的銷售員會通過進一步的交談,期望了解消費者的基本心態和想法,或主動邀請試駕。一般情況下,如果沒有顯示出購買意向,銷售員會堅持標準價格,實質的價格談判無法啟動。

作為消費者,可能會怪罪車行或銷售員缺乏誠意,但恰恰相反,是自己沒有遵循正常規律,掩藏了自己的購買誠意,才會導致這樣的誤區。

即使消費者事先做過功課,或通過朋友了解,對理想車款已經有深入了解,也最好不要跳過銷售員的介紹和試駕環節,目前各廠商全新車型、車款層出不窮,技術換代頻繁,車行現場多了解多感受,絕不是壞事。

誤區之二:需求不清的成交

目前市場上,即使同級別車輛,也是品牌眾多,型號林林總總,配置各異,這些讓消費者多了很多的選項,往往也是廠商和車行談價時的籌碼。即使已經選定了某一品牌的某個型號,不同配置和價格的差異也往往會混淆消費者,特別是華人消費者,有時預算彈性很大或不清楚,因需求不清,成交後可能又會後悔。

一方面,銷售員當然希望按更高配置成交,成交價相對較高。也可能為了推高配置,銷售員會給出高配置的優惠,吸引消費者按高配置成交。高配置當然吸引人,如常見的鋁合金車輪、天窗,還有遙控點火、巡航定速、電加熱座椅,甚至導航系統、高級音響、真皮座椅等,展示出來更耀眼,當然價格不菲。如果預算彈性太大,在銷售員的引導下,成交了高配置車款,回頭發現高配置並不實用,或基本用不上,雖然可能得到一些優惠折扣,最終還是覺得花多了冤枉錢。

另一方面,汽車廠商通常會把較低配置的車款標價很低,以吸引消費者,但這些基本款卻缺少某些必要的配置,基本很少有人購買。有些華人消費者在購車過程中,本來預算有一定彈性,但卻一味追求低價,不願多花錢在必要的配置上,結果買了車一開就發現很不方便。比如夏天常開車遊玩,長途旅行沒空調、沒有巡航定速,很不方便;有小孩的,因為沒選門窗集中控制,也很彆扭;冬天長期停車在戶外,沒有遙控點火,提前預熱多操心;沒選鋁合金輪,看到鋼輪很快生銹,也後悔等,數萬元都花了,就差幾百或上千元,卻忽略了需要的配置,往往也後悔。

這些問題的出現,都是因為消費者自己需求不清,在價格談判中,要麼被銷售員錯誤引導選了無用的配置,要麼太拘泥於價格差異漏選了配置,所以事先搞清楚自己真正需求甚麼很重要。

(責任編輯:顏永明)

廣告
 

新車優惠


胖編推薦




您可能感興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