狩獵,讓生命生生不息|旅遊故事|大紀元旅遊網
简体 | 正体
2025-01-09 | 星期四

狩獵,讓生命生生不息

shutterstock_520902178.jpg

 

早在我出生前,一代又一代的梅蒂族人(Metis)就承傳著祖先們狩獵、採集的習俗,延續至今。那麼,梅蒂人到底是怎樣的?這要從加拿大古老的原住民歷史講起。

承傳歷史:梅蒂人的狩獵文化

遠在歐洲移民到來之前,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已經在這塊大陸上繁衍生息。17世紀,當早期的法國拓荒者和英國皮貨商人漸漸到來後,他們與原住民的女子通婚,從而産生了梅蒂人這一混血族群。梅蒂族群日益發展壯大,漸漸形成了自己的社區,並繼續著皮貨生意和原住民的生活習俗。我的父親就是梅蒂人的後裔。

梅蒂人持有政府頒發的漁獵許可證,無需再申請獵牌,即可進行捕魚、狩獵、野外採集等活動。法律保護他們從自然中獲取食物、養育家人的生存權。這份許可證通常適用於梅蒂族群世代相傳的狩獵場所。就拿我家來說,我們家傳的獵場在休倫湖畔,蘇聖瑪麗(Sault Ste. Marie)歷史遺蹟區。每年秋季的狩獵活動是我們悠久的家族傳統,10月份一到,一大家子,男女老少齊聚,從祖父祖母,到叔舅姑嫂,再到內孫外孫,表兄表姊……族人們通過狩獵活動,將我們獨特的歷史代代相傳。

 

Lindsey的曾祖父(中間的小男孩),1925

 


 

Lindsey的曾祖母(右邊的中年女士),1959

 

Lindsey的父親14歲狩獵時

有些朋友們會覺得狩獵這事頗為殘忍:穿越叢林,將活生生的獵物一路追捕、射殺,然後再變為盤中餐。不如直接去超市的冷櫃挑選,這樣更加方便快捷,豈不省事?然而,對於世代生活在原野之中的梅蒂族人而言,狩獵並不是一種消遣的運動。我們通過狩獵活動自給自足、養育家人;我們依靠秋獵的收穫儲備足夠的食物,抵禦北方漫長寒冷的冬天;狩獵讓我們懂得新鮮、自然、無添加劑、無激素食物對人體的重要性;狩獵是我們和大自然的對話,讓我們深深體會北方叢林和原野之美,以此更加理解天道運轉、萬物生息、自然平衡的奧秘。雖然獵物的生命在此終結,但他們至少曾經餐風飲露,在原始叢林裡雀躍奔跑,所以,相較於沃爾瑪冷櫃中圈養的動物,它們的生命算是更加有意義了。您也別忘了,我們的祖先並不知沃爾瑪為何物,叢林、溪流、灌木才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大本營。

其實,我們對養育了族人的獵物們充滿了感激。所以我們將獵物的每個部分都充分利用,而實在無法利用的,我們都將它歸還大地。

「你必須瞭解如何捕獲獵物,如何清理妥當,你才能盡享其味。」這是我父親教給我的準則,當然這也一定是來自爺爺的教導。父親堅信,叢林生存術是孩子們必不可少的技能。即使不小心在野外迷了路,也不會恐慌無助。他教會了我們如何在叢林裡尋找安全可食的野生果實,它們有的匍匐地面生長,有的則掛在枝頭;他教會了我們因地制宜,用樹枝搭起落腳的窩棚,生火取暖、煮食、烤干衣物、驅走濕氣;更為重要的,他教會了我們敬畏並珍惜自然界渾然天成的平衡。

在我和哥哥很小的時候,父親就開始讓我們學習採摘莓果、捕魚和狩獵的技能,例如怎麼辨認可食用的野生果實,如何捕捉和清理魚類,如何射擊和處理飛禽。我們很快就發現了自己最愛的領域。

多年以前,家中的女性成員們主要負責在狩獵營地加工肉類,到水源處取水烹飪,進樹林中採集莓果;男性成員則是狩獵場上的主力,為全家人獲取肉食。現在,越來越多的女性也承擔捕魚狩獵的任務。採摘莓果則成為了全家共同參與的盛事,更是家庭成員們彼此陪伴、增進感情的好機會。

Lindsey 10歲與母親一起

Lindsey 父母捕獲麋鹿

 

每年8月末的兩周是莓果採摘的黃金季節。在採摘行動開始前,家人們早早就開始了叢林偵查——我們找到草莓、蔓越莓、藍莓生長的灌木,在整個夏季關注果實成熟的進度,在莓果成為棕熊的美食前,我們需要把握時機,先下手為強。蔓越莓和藍莓灌木常常結伴而生。在採摘日,我們帶著無數的籃子、桶子和盆子,把它們都裝得滿滿的,這是我們一家全年的烹飪調料。我們將多數採摘的果實冷凍保存,接下來的整個冬天,他們將變身成為一罐罐的果醬,或被用來烤制餡餅、製作面點和搭配煎餅。

領悟生命:我最愛的釣魚生涯

在所有的活動中,釣魚是我個人的最愛。打開始記事之前,我就已經跟著父親開始我的釣魚生涯了。安省北部遼闊的湖區孕育著品種繁多的野生淡水魚,鱸魚、梭魚、白魚、鱒魚。最最鮮美的,要數北美野生鯽魚!鯽魚的白肉,真是我們北方居民無上的佳餚! 

釣鯽魚最常用的手法是「抖杆」,將上了蟲餌的釣竿沉入水中,上下晃動,吸引魚兒咬鉤。有時,我們也會劃著獨木舟或皮劃艇,拖著魚杆前行, 搖擺蟲餌以誘魚前來。

我曾經和父親駕著小船在湖上度過了許多歡樂的時光。父親手把手地教會了我給魚杆上線,給不同的魚鉤打結的技巧;如何給魚鉤穿上蟲餌,魚咬鉤後如何控制;還要掌握收線的最佳時機,當魚兒掙扎逃跑時,得要慾擒故縱等等。釣魚的技術真是不少的。對那些成功將魚兒收入網中的人們,我都佩服至極。收網入船的過程,對我而言始終都是一場人魚激戰,常常抓住的魚又讓他們跑掉了,空留嘆息。父親就不會,他總是手到擒來,看上去毫不費力。

當我還是個小女孩,就愛上了釣魚,釣魚也塑造了我對生命的理解。無論是站在水邊,還是駕船行於水面,通過手中的釣竿,我感受到那川流不息的湖水和潛藏在水底的驚喜,那總是讓我能身心放鬆,又充滿了超現實的神秘力量。

 

感謝父親,讓我對釣魚充滿了激情和期待;更感謝父親,一遍一遍地告訴我們尊重自然和魚群。他說,若獵物太小,則將他放回湖中,等他長大;若是吊到一條將為人母的大魚,也將她放回湖中,讓她得以繁育後代,保持魚群的生機;若獵物已受傷,則將他帶回家,不要讓傷口流血的魚回到湖中,這樣他也無法再生存。保護魚群的規模和種族的健壯,就是為我們的子孫守護著這自然的饋贈。

Lindsey 和父親一起釣魚

 

狩獵準則1:安全第一、善於觀察

當我們對捕魚的程序已經駕輕就熟時,接下來要學習的就是獵鳥。當然首先得學會正確使用獵槍。安省的許多城市都開設有安全狩獵課程,我在12歲那年就完成了這門課。安全第一是我們全家的狩獵準則:進入叢林打獵的時候,我們從頭到腳都穿戴鮮豔的橙色,讓其他的獵手能一眼認出。我們對手中的獵槍必須十分熟悉;無論何時,不能將槍口對著同伴;要時刻觀察周邊,謹遵持槍規範和禮節。

我們全家最愛的禽類,是叢林中半大的鷓鴣和松雞,它們的味道很像雞肉,我們就俗稱他們「灌木雞」。這些鳥兒們很擅長把自己隱匿在樹叢間,我很熱衷於和他們玩捉迷藏的遊戲。不過父親就根本不用,他一眼就能識破松雞們的藏身所在。通常,只要你發現了一隻松雞的行蹤,就能順藤摸瓜找到一大群。

父親的訣竅是:像松雞那樣思考。對森林中的動物們而言,最重要的事情就只有兩樣——食物和庇護之地。在北安省的叢林中,松雞們的食譜非常紛雜,不過你只要記得他們的主食是植物種子、葉子、昆蟲就可以了;有時候他們也會踱步到林間空地去覓食,順便來個日光浴補充能量。吃飽喝足後,樹頂茂密的枝葉間,就是他們理想的藏身地。因此,我們循著羽毛沙沙的摩擦聲,就能追尋到他們的所在。在跟隨父親出獵的很多年中,我都祇只是充當觀眾和學徒,直到去年,我才第一次成功打到一隻松雞,為我們全家奉上了一頓山珍晚餐。

 

狩獵準則2:協同合作,按步清理

家人們常常選在黎明破曉前就整裝出發——太陽尚未升至空中,萬物仍然酣睡未醒。此時狩獵收穫最豐,尤其是大塊頭的麋鹿更易得手。但是,獵麋鹿不是件容易的事情,需要眾人的協同合作。當然一旦成功,一頭麋鹿就能給好幾家人提供口糧。然而,射中了麋鹿只是第一步,因為中彈的麋鹿不會乖乖倒下就擒,他們常常繼續奔跑,直到最終倒地昏厥。獵手們需要準確地辨認出麋鹿逃跑的路徑,並一路追蹤到盡頭——進入泥濘的沼澤地或濃密的灌木深處也是常有的事。

發現動物的屍體後,必須馬上將所有的內臟去除,以保持肉質的新鮮。隨後,獵手們需要想辦法將這龐然大物拖回營地。麋鹿的平均塊頭有68英呎高,體重可達1千磅。多數時候,獵人們會先用山地摩托車、絞盤、繩索等工具將死鹿拖到大路上,再由卡車運回營地。

抵達營地後,鹿被吊起後腿,頭朝下懸掛起來,繼續將其清理乾淨、剝離皮毛。剩下的軀體均勻分割成幾份,徹底衝洗後再懸掛幾日,讓血水流出,並幫助肉質變得鬆軟。然後把大塊的肉送到肉鋪,加工成各類入饌的美食。

Lindsey 的父親和爺爺

美味佳餚:源於自然的家庭菜譜

我家餐桌上必備的肉食有肉排、燉肉、碎肉餅、香腸。家人們最愛的晚餐菜單包括麋鹿肉卷餅、烤肉派、煎魚加手工烤餅。麋鹿肉乾更是狩獵營地必備的寶物。

麋鹿肉卷餅做法簡單,只需一些調過味的碎肉餅和煎餅皮,再依照個人口味加入配料和醬料。我們也愛給卷餅裡放些香腸,讓味道更濃郁。烤肉派是梅蒂人家中的保留菜。我們手工製作麵餅皮,再把洋蔥、大蒜、土豆、胡蘿蔔加碎肉餅炒香,作為餡料。早期條件簡陋的時候,我們就直接在篝火上把肉派烤熟。如今營地配備了烤箱,就更加方便快捷了。

如果當天的獵物包括新鮮河魚,我們就可以享受一頓無比簡單卻又十分難忘的煎魚晚餐。在平底鍋中加入少許黃油,再把用鹽、胡椒、大蒜醃製過的魚排煎熟,撒上檸檬汁。發麵餅的製作也很簡單,麵粉加水和小蘇打,和成厚厚的麵團,裹在棍子上,架在火上烤熟。麵餅冷卻後,往棍子穿過的洞裡塗些黃油。這兩樣東西混合而成的鮮美味道,我永遠都不會忘記。剩下的發麵餅到了第二天就是完美早餐——抹上自製的野生蔓越莓醬,簡直是絕配。

麋鹿肉乾和咖啡是營地上必備之物。肉乾是把肉碎加鹽和香料混合均勻,用模子壓成扁片,接著放入脫水機烘乾,軟硬可根據個人口味控制。獵手們要進入森林狩獵,必定隨身攜帶一包肉乾,既可以隨時補充能量,也能預防不時之需——若是不小心迷路,這些肉乾可以幫助他們度過難關。

如今的狩獵營地也有了現代化的裝備:房車配備了上下水、發電機、電燈,有時還帶著電視。我們駕駛山地摩托進入叢林,用GPS定位狩獵點和湖泊的位置。有時我們獨辟蹊徑,開進人跡罕至的湖邊,並把車輪經過的痕跡掩蓋,開辟出一方專享的營地。對父親而言,這真是豪華露營了。在他年輕的時候,露營常常是大地為床、星空做被,在篝火邊酣然入夢,醒來一看,睡袋上竟有兩寸厚的積雪,四周已是天寒地凍。那時候,獵人們還會大量地徒步跋涉……這些都是我從未體驗過的。

小時候我不太明白為什麼父親對狩獵捕魚總懷有這麼大的熱情。當我一天天長大,並看著父母一天天變老,我才懂了,父親是喜歡和家人在一起。狩獵不僅僅是為家人提供食物,也是重溫家庭傳統、增進溝通、重回自然、返本歸真的歷程。

在北安省長大的經歷對於我來說是千金不換的。父親將梅蒂族人代代沿襲的傳統教給了我,我也將會教會我的孩子,並讓他們一直傳承下去。我們族人的歷史,就在這些傳統中生生不息。

 

廣告



您可能感興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