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拿大华裔患糖尿病 10年增15倍|大纪元多伦多

2025-01-10 | 星期五

加拿大华裔患糖尿病 10年增15倍


【大纪元2013年05月31日讯】(大纪元记者周行、伊铃多伦多报导)最新发表在《糖尿病护理》杂誌上的一项新的研究显示,加拿大华裔移民及后代肥胖率一直较低,但他们患糖尿病的风险却较高。

临床评估科学研究所(Institute for Clinical Evaluative Sciences)的这项研究发现,过去10年的时间内,安省华裔糖尿病诊断率大幅飙升,而同期安省欧洲裔居民的糖尿病个案增加相对较小。

研究报告的共同作者Baiju Shah说,这个结果令人吃惊,因为华裔加拿大人歷史上不被视为高风险的人群。南亚、非洲或原住民血统的加拿大人已经被广泛确认为易患糖尿病,最新的研究表明,华裔人口也应该被考虑属于同一类人群。

Shah对加通社说:「我认为已经证明,新发病例正在迅速增加,所以,在几年内,华裔人口中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赶上及超过欧洲裔人群的数字。」

华人肥胖和患糖尿病不成比例

Shah和一组研究人员以加拿大统计局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收集的数据为基础,收集了安省欧洲裔及华裔血统居民的数据。在1996年和2005年之间,他们追踪了超过77,000人的病歷,并找出新确诊的糖尿病病例。

该研究发现,在1996年,欧洲裔血统的加拿大人每年每1,000人有7.8个新病例,这个数字在研究结束时升至9.7个新病例(上升24%);超重或极肥胖的人数比例其间从50%上升到55%。

同期华裔人口的肥胖人数比例录得从1996年的20%上升到2005年的25%,虽然增长速度相当,但比率明显低于欧洲裔人群。但糖尿病诊断率的上升却与肥胖不成比例,新诊断病例从每1,000人1.3人升至19.6人,是10年前的15倍,已经是欧洲裔人群犯病率的2倍多。

安省心脏及中风基金会华人分会董事杨柏洪对《大纪元》表示,人体正常的血糖维持靠胰腺分泌调节,当人的年龄超过35岁,胰腺的分泌调节功能下降,对血糖的分解能力下降,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,影响血管功能,引起血管硬化。

他说,中国人的主食是米饭,属于淀粉食物,淀粉经过分解变成糖,如果吃得太多,胰腺功能又不足,容易导致血糖过高。通常情况下,成人每餐半碗饭就够了;40岁以后,饭量应该减少。

华裔第二代移民饮食西化

Shah称,华裔糖尿病诊断率急升的原因还是个谜,但医学界常识性的解释是,有些少数族裔群体在开始食用北美高度加工的食物,以及过上坐多、活动少的生活后,会更易患上糖尿病。他说,从理论上的解释,人们食用传统食物而非能量密度高的食物时,不易增重,身体比较健康,不易患上糖尿病;但他们採用更西化的生活方式后,患糖尿病的机会迅速增加。

杨柏洪表示,安省心脏病中风基金会倡议华裔人士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,饮食要讲究低盐、低脂肪、低胆固醇。华人煮食的食材和酱汁中常含有过高的钠或脂肪,加上有不少华人接受了传统西方饮食和缺乏运动的生活习惯,因而引发一些健康风险。「病从口入。如果吃得不健康,就容易导致疾病。」

他表示,移民之前,大部分华人人的心血病发生率很低,但是来到加拿大以后,有很多人就随之西方社会的饮食习惯了,特别的小孩和年轻人,很喜欢吃西式食品,如炸薯条、炸薯片、三文治、匹萨饼等。这些食品在中国大陆、香港、台湾都很少吃,来到这里以后,就开始大量的吃。

「捡到西方不健康饮食习惯的同时,也把疾病揽到了身上。」他说。

他表示,华人的饮食习惯主要有3个不健康因素:即高盐、高脂肪、高胆固醇。华人烹调时习惯煎、炸、炒,油的用量太多。脂肪的来源除了肉类之外,还包括油。久而久之就导致油脂摄入过多,可能导致肥胖及心血管疾病。

该研究的发现对保健从业员及制定政策者来说应该是一个警示。Shah说,他们在做计画时,需要开始考虑华裔加拿大人的需要。华裔血统的人可能需要像其他被认为是高医学风险的族裔人群那样,成为更严格的糖尿病筛查及更加专注的预防策略的关注对象。「我们需要在华裔社区考虑这事,就像我们已经在南亚社区、非洲裔社区所做的那样,保证有足够的保健资源用于糖尿病及其併发症。」

(责任编辑:林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