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拿大政府宣佈减税增儿童福利|大纪元多伦多

2024-11-25 | 星期一

加拿大政府宣佈减税增儿童福利


【大纪元2014年10月31日讯】(大纪元记者周行、周月谛多伦多报导)10月30日,加拿大总理哈珀在大多伦多地区的旺市宣佈几项减税及税收福利,全是针对家庭和儿童。家庭收入可以分享,最高可省税2,000元。

明年报2014年税时,有18岁以下孩子的家庭,父母之间的收入可在两人间转移,最高节省达2,000元;通用託儿津贴(Universal Child Care Benefit)增至每月160元;新设6岁至17岁孩子每月60元福利;託儿开支申报额增加1,000元。

哈珀总理在宣佈这些措施时称,超过400万个加拿大家庭将从这些减税计划中受益。他说:「我们的政府使得託儿服务及课后运动更容易付得起,帮助辛勤工作的加拿大家庭平衡收支。」

总理2011年承诺,在预算达致平衡后减税,哈珀说,政府已有能力在2015年达到预算平衡,「我们的财务情况比预期有点超前」。2011年大选时作出的承诺,「我们已兑现了90%」。

据加拿大财政部介绍,这次宣佈的措施,每年耗资约46亿元,各种收入水平的家庭都会受益。有家庭的孩子,平均每年可获税收优惠约1,140元。

「政府完全能承担得起,还有能力向外国派兵,财政不会出问题。」 哈珀说。

明年是联邦大选年,保守党此举被政界认为是给选民「发糖」。提前达致预算平衡的哈珀,当天是在一个社区中心,以一种类似竞选活动的形式宣佈减税及增加儿童福利。财长Joe Oliver、数名保守党国会议员及社区人士出席了活动。

每年20亿支持减税

政府称,家庭收入分享估计可使超过170万家庭受惠。政府因此付出的代价,2014-15年度为24亿元,之后5年每年约20亿。

按目前的联邦个人所得税政策,对于2014年来说,收入43,953元或以下的税率是15%,43,953元至87,907元之间是22%,87,907元至136,270元之间是26%,超过136,270元的部份是29%。收入分享可以避开高税率。

政府称,对于有2个孩子的家庭,父母收入分别为6万元及2万元(总收入8万)的话,会比收入均为4万元(总收入8万)的家庭多缴税1,210 元,所以政府要提出这项政策。

註册会计师黄倩芬对《大纪元》说,收入转移是能节省税,但显然不是鼓励父母中的一方留在家里带孩子。「政府是在帮助这些家庭,每年能多出2,000元的话,对这些家庭来说很好了。」

她说,父母都工作的家庭,留一个人在家不会增加家庭收入。但这些家庭因为需要照顾孩子,有一方收入低或没收入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实,这政策能给他们增加收入。

每年花44亿津贴託儿开支

通用託儿津贴(Universal Child Care Benefit)将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增加,从原来的每月100元增至160元(6岁以下儿童)。对6岁至17岁的孩子,则新设了每月60元的福利。通用託儿津贴将从2015年开始代替现有的儿童税收抵免(Child Tax Credit)。

政府称,用通用託儿津贴取代儿童税收抵免,能使所有家庭受惠,包括因收入太低,原来无法享受这项儿童福利的家庭,估计有400万家庭受惠。从2015年7月开始,受惠家庭会看到这笔津贴增加,7月份的付款将包括了从1月到6月的受惠总和。

要获得这些福利,父母必须递交儿童福利申请表(Canada Child Benefits Application form)。以前递交过的,如果家庭组成未变无需重新申请。

这项福利给政府带来的开支,2014-15年度为11亿元,2015-16年度为44亿元,之后的4年基本稳定在44亿的水平。

通用託儿津贴代替现有的儿童税收抵免,意味着后者会被取消,取消儿童税收抵免每年会省下约18亿元。不过,家庭照顾者税收抵免(Family Caregiver Tax Credit)包括在儿童税收抵免内。政府称,将通过立法修改收入税法,以保存家庭照顾者税收抵免政策。

黄倩芬称,加上通用託儿津贴增加等福利,对家庭的财政应有不少帮助。这是保守党政府的亲民措施,「是鼓励家庭增加对下一代的投入」。显然也是在争取更多选民支持。

更多託儿及儿童运动成本获补贴

政府週四发出的「礼物包」,还包括增加报税时的託儿成本申报上限,7岁以下儿童从7,000增至8,000元;7至16岁从4,000增至5,000元(因体弱多病的孩子,可以超过16岁);符合残疾税收减免的儿童,从1万增至1.1万。

这项福利增加带来的开支,2014-15年度是1,500万,2015-16年度是6,500万。政府估计超过20万家庭受惠。

今年10月9日,政府宣佈打算将儿童健身抵税额(CFTC)上限增加一倍至1,000元。从2015年起,这项福利将变成refundable,使低收入不需缴税的家庭也可享受这项福利。估计有85万家庭受惠。

责任编辑:滕冬育